工作貧窮 與 基本收入
近幾年過勞死、超時工作、窮忙、新貧族、底層工作、底層勞工等名詞層出不窮的出現,透過報導我們看到社會的另一層面,有的故事令人鼻酸,有的故事揭漏了體制的漏洞。他人生活的瓶頸擺在我們眼前,即使自身的生活早已自顧不暇,但仍無法使我們忽視眼前的狀況,於是我們整理的一些新聞報導與材料,同時簡單討論另一種社會補助的方式-無條件基本收入,提供給人民思考與發想,另一種生活的可能。
《做工的人》與《如此人生》的作者林立青,親身體會與書寫來探討底層工作者:到底是這群人沒有做好選擇?還是社會沒有給大家更好的選項?[1]然而,令人鼻酸的社會事件仍在我們身邊不斷上演。桃園機場的公共工程在泛亞工程的承攬下,發生了三人死亡的工安事故;[2]山隆通運的貨車司機疑似過勞,腦幹出血不幸身亡;[3]又或是每日工作15小時才能賺取2萬元收入的資源回收工作者;[4]以及近期常被轉傳《殺死那個酒店小姐》一文所指出的,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都有心理與情緒上的困境,更別提其承受龐大的汙名標籤。[5]
在某種程度上,這些事件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「底層工作」所面臨的困境。在此,本文正是要從底層工作的角度切入,來探討無條件基本收入(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, 簡稱UBI)對於此議題有何關聯性。
首先,何謂「底層工作」? 英國社會學家邁克·薩瓦吉(Mike Savage)將當代的英國社會做依7種階級階級劃分,最底層的則是所謂的「Precariat」(BBC中文將其譯為「不穩定無產者」)[6]其佔據人口15%,指的往往是貨車司機、清潔工、出納員、照護工作者等。[7][8]但最初使用Precariat來描述社會階級的則是另一位UBI的推廣者–經濟學家蓋伊·史坦丁(Guy Standing)。他認為所謂的Precariat(中文譯本將其譯為「殆危階級」),「是指面臨不穩定且缺乏保障的勞動條件、缺乏職業認同(occupational identity)、實質薪資降低且激烈起伏、喪失津貼,與長期受慢性債務所苦的人…」。[9]
就此,底層工作者或殆危階級的特徵,不外乎就是擁有較低的社會、文化與經濟資本、勞動條件低劣、經濟具有不穩定性,以及由此產生的汙名化標籤等。那麼當前台灣底層工作的狀況又是如何呢 ? 除了上述新聞個案所呈現的社會縮影,根據衛福部與勞動部的統計,我們可以發現台灣的勞動工時與OECD主要國家相比是顯著的過長,也就是整體工作環境並非良好,而這便有可能導致過勞現象。[11]進一步地,這些過勞甚至死亡的發生其實又集中在特定某幾種職業類別上,如製造、運輸、支援服務業等,也就是隱射了台灣底層工作者的所面臨的惡劣勞動條件。[12][13]此外,台灣現在有近4成的30歲以下青年薪水低於3萬元以下,考量到台灣日漸高漲的物價、工作穩定與背負的債務,似乎亦是落入殆危階級的範疇當中。[14]
那麼,就底層工作者與殆危階級面對的困境而言,UBI具有何種關聯性,並且得提供更直接且有效的幫助 ? 首先,UBI能直接地改善底層工作者與殆危階級的生活狀況,如蓋伊·史坦丁所認為的「二十世紀的所得分配系統已經崩潰」,它造成了貧富差距與殆危階級擴大,而「基本收入是改善貧窮的最有效方法…是一種提供基本經濟安全感的好方法」。[15]再者,UBI將能給予底層工作者「翻身機會」。如同范·帕雷斯所述,UBI提供一個「可靠的立足基礎」,人們可以選擇兼職或是暫停工作,「以便進修掌握新技能、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」,從而防止勞工技能過時或是喪失工作抱負與認同(延伸連結:芬蘭無條件基本收入簡介(基本收入如何鼓勵人發展技能))。如同上述調查所指出的,在台灣「有超過8成4的30世代,願意在本務工作之外自我加值,其中進修上課比例最高有(52.04%)…考取證照(35.74%)」。[16]總之這種鼓勵終身學習、有彈性的勞動市場的傾向,其實是「更符合二十一世界的人力資本發展需求」。[17]最後,UBI將能根本地改善造成「底層工作本身」。基於UBI的無條件性質,也就是其不附加任何義務(要求工作或有工作的意願)於受領者身上,而這將產生一種結果,即「工作必須夠有吸引力,才會有人願意接受…雇主將必須設法提升這些工作的吸引力」,因此不論是改善工作環境抑或是直接地提高工資,底層工作的素質將可能大幅提升。[18]並且UBI這種「增強勞動市場最弱勢參與者的議價能力」的效果,將能進一步改善多數人厭惡的工作所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問題。[19]
總之,在底層工作之議題上,UBI所能產生的效果在於: 1.直接改善生活狀況;2.給予人們尋找自我充實與認同的機會–緩衝期;3.改善工作本身–促進產業升級、賦權予弱勢。儘管在實際的運作中尚有諸多因素會影響UBI實施的結果。但就如同Van Parijs所說的,UBI確實能「使原本選擇最少的人得到更多選擇…對那些不具這些優勢、選擇工作時無法太挑剔的人來說,基本收入將賦予它們可觀的力量」。[20]而只有當最弱勢者獲得真正的選擇權時,基本人權才有可能被落實。
[1] 邱家琳,芋傳媒,《如此人生》為邊緣勞動者發聲 林立青:社會給的選擇太少,2018.7.31。
[2] 聯合新聞網,桃機工程3死 民團籲交部列勞安黑名單,2018.8.24。
[3] 奇摩新聞,貨運司機死前反覆問妻:「貨怎麼辦」 網友嘆物流業心酸無人知,2018.8.15。
[4] 陳俊廷,民報,城市社會底層勞動者「看不見未來」的暗夜悲歌,2015.7.7。
[5] 鐘聖雄,READr 讀+,殺死那個酒店小姐,2018。
[6] BBC,BBC調研劃分英國社會七大階級,2013.4.3。
[7] Savage 以社會資本、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三種因素進行計算。在使用社會資本時,其測量方法為「受訪者在 37 種不同的職業中都認識誰」,即係以 人脈的多寡來評定社會資本的高低,而在使用文化資本時,是透過以高知識份子與平民為分類基礎所得之文化品味的資料(如:平民 比較愛聽 rock 音樂、比較愛去 pub 和 gym;而高知識分子則比較愛聽古典音樂、比較愛看劇場 與欣賞藝術)。
[8] 「底層工作」本身是一個頻繁使用卻模糊的日常用語。為方便討論,我們從社會學當中常使用的階層與階級的概念來思考何謂底層工作。英國社會學家邁克·薩瓦吉(Mike Savage)等人(2013)在近期的論文當中,以BBC的英國大型階級調查資料(The Great British Class Survey),對當代的英國社會做依7種階級階級劃分,最底層的則是所謂的「Precariat」。
Mike Savage等人,Sociology 47(2),A New Model of Social Class? Findings from the BBC’s Great British Class Survey Experiment,2013,p219-250。
[9] Guy Standing著,陳儀譯,寫給每個人的基本收入讀本,2018,p9。
[10]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,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,2018.7.5。
[11] 1111人力銀行,勞工職業災害現況調查 ,2018.4.30。
[12] 勞動部,職災過勞死亡給付前五大行業,勞委會呼籲事業單位及勞工提高警覺,2013.9.13。
[13] 勞工保險局,勞工保險職業災害實計保險給付—按行業分,2018.4.16。
[14] 1111人力銀行,失業!低薪?窮忙!? 30世代就業現況調查,2018.7.12。
[15] Guy Standing著,陳儀譯,寫給每個人的基本收入讀本,2018,p9、P85。
[16] 1111人力銀行,失業!低薪?窮忙!? 30世代就業現況調查,2018.7.12。
[17] Van Parijs、Yannick Vanderborght著,許瑞宋譯,基本收入 建設自由社會與健全經濟的激進方案,p42。
[18] Van Parijs、Yannick Vanderborght著,許瑞宋譯,基本收入 建設自由社會與健全經濟的激進方案,p38。
[19] Van Parijs、Yannick Vanderborght著,許瑞宋譯,基本收入 建設自由社會與健全經濟的激進方案, p148。
[20]Van Parijs、Yannick Vanderborght著,許瑞宋譯,基本收入 建設自由社會與健全經濟的激進方案,p39。